按照傳感器的結構參數在信號變換過程中是否發生變化可分為:。
a,物性型傳感器:在實現信號的變換過程中,結構參數基本不變,而是利用某些物質材料(敏感元件)本身的物理或化學性質的變化而實現信號變換的。
這種傳感器一般沒有可動結構部分,易小型化,故也被稱作固態傳感器,它是以半導體,電介質,鐵電體等作為敏感材料的固態器件,如:熱電偶,壓電石英晶體,熱電阻以及各種半導體傳感器如力敏,熱敏,濕敏,氣敏,光敏元件等。
b,電流傳感器結構型傳感器:依靠傳感器機械結構的幾何形狀或尺寸(即結構參數)的變化而將外界被測參數轉換成相應的電阻,電感,電容等物理量的變化,實現信號變換,從而檢測出被測信號。
如:電容式,電感式,應變片式,電位差計式等。
我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,在1972年組建成立中國第一批壓阻傳感器研制生產單位,1974年,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個實用壓阻式壓力傳感器,1978年,誕生中國第一個固態壓阻加速度傳感器,1982年,國內*早開始硅微機械系統(MEMS)加工技術和SOI(絕緣體上硅)技術的研究。
20世紀90年代以后,硅微機械加工技術的優良壓力傳感器,微壓傳感器,呼吸機壓傳感器,多電流傳感器晶硅壓力傳感器,低成本TO-8封裝壓力傳感器等相繼問世并實現生產,傳感器技術及行業均取得顯著進步。
進入21世紀,傳感器制造行業開始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,智能型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,具有采集,處理,交換信息的能力,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,由于智能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具有重要作用,我國將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提到新的高度,從而催生研發熱潮,市場地位凸顯。
同時,受到汽車,物流,煤礦安監,安防,RFID標簽卡等領域的需求拉動,傳感器市場也得到快速擴張,到2017年,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規模以電流傳感器上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747.78億元,同比增長10.02%。
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。
盡管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取得長足進步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,這種差距體現在:產品品種不全,規格少,新品欠缺,科技創新差,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,工藝裝備落后,產品質量差,人才資源匱乏,產業發展后勁不足,統籌規劃不足,科研投資強度偏低,科研設備落后,科研和生產脫節,政府重視不夠,對傳感器技術重要性的認識滯后于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,正因此,美國,日本,德國占據全球傳感器市場近七成份額,而中國僅占到10%左右。
北京華智專業生產電流傳感器|電壓傳感器|電流變送器|電壓變送器|功率變送器,保質五年,價格合理,http://m.aimilia.cn/。 |